首页成语词典刨根究底刨根究底的故事

刨根究底的成语故事


拼音páo gēn jiū dǐ

基本解释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出处《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


暂未找到成语刨根究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刨根究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根一板
一竹竿打到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一竿子捅到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骂到了皇帝头上。”
上根大器
不可究诘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
不根之论《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不根之谈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不知底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中流底柱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书囊无底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井底之蛙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井底虾蟆
井底蛤蟆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井底银瓶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井底鸣蛙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伊于胡底《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伊何底止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六根清净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六根清静《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再实之木根必伤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再实之根必伤《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冤沉海底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冬烘学究茅盾《幻灭》:“无奈应试者大抵是那一类脚色——冬烘学究,衙门蛀虫,又不能剥夺他们的考试权,只好让他们来考。”
切树倒根
刨树搜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刨根问底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刬草除根语出《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明 陶宗仪《辍耕录连枝秀》:“半世连枝带叶,算从前,历尽虚花,一朝刬草除根,到此际方成结果。”
削株掘根《战国策·秦策一》:“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