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气没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u qì méi lì
基本解释见“有气无力”。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又怕他说谎,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暂未找到成语有气没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有气没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丝两气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
一人有庆 | 《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
一力承当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
一团和气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一心一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一无所有 |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
一气呵成 |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
一气浑成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一脉同气 |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
一臂之力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一门同气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一鼓作气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一鼻孔出气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
丈夫有泪不轻弹 |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三生有幸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上气不接下气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下气怡声 | 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
下气怡色 | 《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
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下笔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南齐书·张融传》:“太祖索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 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
不声不气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
不成气候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