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须眉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 guó xū méi
基本解释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14回:“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暂未找到成语巾帼须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巾帼须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可须臾离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
不时之须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丢眉丢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太素是个十八九岁的人,晓得吴氏这些行径,也自丢眉丢眼来挑吴氏。” |
丢眉弄色 |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才说道恕生面少拜识,他做多少丢眉弄色。” |
举案齐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京兆画眉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
京兆眉妩 | 汉京兆尹张敞为妇画眉甚美,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 |
仰人眉睫 | 《北史 崔亮传》:“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
仰首伸眉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 |
伸眉吐气 | 宋·陈亮《与石天民书》:“对后有何指挥曲折,幸一见报。士人于被吕得对,遂可以伸眉吐气,亦丈夫遇合之会也。” |
低眉下首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低眉倒运 | 草明《婚事》:“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倒运的时候。” |
低眉垂眼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低眉折腰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低眉顺眼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侍执巾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
侍执巾节 | |
假眉三道 | 赵树理《登记》:“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 |
做眉做眼 | 沈从文《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还有许多妇人提起竹篾织就的圆烘笼烤手,一见到年轻水手就做眉做眼。” |
傻眉楞眼 | 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
冷眉冷眼 | |
剪须和药 | 《新唐书·李勣传》:“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
割须弃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割须换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卬首信眉 | 《汉书 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
吐气扬眉 |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
唇齿相须 |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
善眉善眼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虽是吊死……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反是善眉善眼的。”老舍《老张的哲学》十一:“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