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粗具梗概粗具梗概的故事

粗具梗概的成语故事


拼音cū jù gěng gài

基本解释粗:粗略;梗概:大概,大略。粗略地具有一个大概

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4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暂未找到成语粗具梗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粗具梗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概而言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一概而论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不少概见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乱头粗服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五大三粗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五短三粗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从中作梗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以偏概全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众目具瞻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况内地更有好处,为五方杂处,众目具瞻的上海等处所不及的;如花木的趣味,盆栽的趣味便是。”
先悉必具明 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
具体而微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具瞻所归《荀瑁别传》:“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其非人。”
具自陈道
具食与乐
别具一格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别具匠心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别具只眼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别具心肠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
别具慧眼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别具手眼清 钱谦益《<读杜二笺>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别具炉锤易宗夔《新世说》序:“酷嗜临川王之书,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
别具肺肠张难先《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维袁氏别具肺肠,不易为合理之解决。”
匠心独具柯岩《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
去粗取精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形具神生《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心浮气粗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心粗气浮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心粗胆壮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5回:“这会有银子在手里,更是心粗胆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