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笔直书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 bǐ zhí shū
基本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出处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暂未找到成语奋笔直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奋笔直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介书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一往直前 |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一笔不苟 | 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一笔勾断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一笔勾消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
一笔勾销 | 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
一笔抹倒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盖祠奉祀,是何等恩情,岂可一笔抹倒。” |
一笔抹摋 | |
一笔抹杀 | 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
一笔抹煞 |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
一钱不直 | 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
三余读书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下笔便就 | 《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
下笔千言 | 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下笔如神 | 《旧唐书 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
下笔成文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下笔成章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下笔成篇 |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
下笔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不刊之书 | 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
不可胜书 |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
不直一文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一文,不直一文。” |
不直一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
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听说,肃然起敬道:‘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闻所未闻!’” |
世代书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
两脚书橱 |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