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学贯中西学贯中西的故事

学贯中西的成语故事


拼音xué guàn zhōng xī

基本解释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暂未找到成语学贯中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学贯中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仍旧贯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一以贯之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口吸尽西江水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一命归西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一家之学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一言中的《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一语中人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一语中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万贯家私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老爹爹纵有万贯家私,自有嫡子嫡孙,干你野种屁事!”
万贯家财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上当学乖《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下学上达《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媿下学《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不学无术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不学无识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不学面墙《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不幸而言中《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不愧下学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东一下西一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东倒西歪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东偷西摸清 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东兔西乌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东冲西决清·江藩《汉学师承记·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东冲西撞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东冲西突《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东劳西燕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