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蟠节错的成语故事
拼音gēn pán jié cuò
基本解释犹言盘根错节。
出处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暂未找到成语根蟠节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根蟠节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差二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
一差半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
一念之错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
一支半节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
一枝一节 |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
一根一板 | |
一肢一节 |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
一肢半节 |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
三差两错 |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
三差五错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
三节两寿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
上根大器 | |
不修小节 | 《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
不拘小节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
不拘细节 | 《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
不根之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不根之谈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不知所错 |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
东撙西节 |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
丧身失节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举直错枉 | 《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
义夫节妇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二三其节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他山攻错 |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
仗节死义 |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侍执巾节 | |
侏儒一节 | 汉 桓谭《新论 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修身立节 | 唐·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