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民困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ī lǎo mín kùn
基本解释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暂未找到成语师老民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师老民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字之师 |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
一字师 |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一家老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
一民同俗 |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
七老八倒 |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
七老八十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七老八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
万世师表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
万民涂炭 |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朝元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
三老五更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三老四少 | |
上下交困 |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不羁之民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不耻相师 | |
与民休息 | 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
与民偕乐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
与民同乐 |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与民同忧 |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
与民更始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
与民除害 |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严师出高徒 | |
严师畏友 |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
丧师辱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
为人师表 |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