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刑重敛的成语故事
拼音fán xíng zhòng liǎn
基本解释繁:多;敛:征收。繁重的刑罚和赋税。
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张娘心许》:“只为着土木疲民,况边庭黩武连年,繁刑重敛谁不怨?”
暂未找到成语繁刑重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繁刑重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一重一掩 | 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
不分轻重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不厌其繁 |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
不知轻重 |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
不知轻重缓急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不足轻重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严刑峻制 | 晋·陆机《豪士赋》:“惧万民之有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 |
严刑峻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举要治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
举足轻重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久别重逢 |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
义刑义杀 |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义重恩深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九鼎不足为重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事关重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
人间重晚晴 |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以刑去刑 |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以刑止刑 |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以刑致刑 |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
以简御繁 |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
以简驭繁 |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
价重连城 |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
任重才轻 |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
任重至远 |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任重致远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任重道悠 | 《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