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斤鲁削的成语故事
拼音sòng jīn lǔ xuē
基本解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出处语出《周礼 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出。”
暂未找到成语宋斤鲁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宋斤鲁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露斤斧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争斤论两 | |
亥豕鲁鱼 | 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 |
分斤拨两 |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分斤掰两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
分斤较两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
削发为僧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当时鏖战辽兵,势甚危迫,料难脱身,遂削发为僧,直至五台山来。” |
削发披缁 |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
削尖脑袋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南京政府里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 |
削方为圆 | 《晋书·熊远传》:“遂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 |
削木为吏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削株掘根 | 《战国策·秦策一》:“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
削职为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削草除根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产孤儿是我仇人,待满月钢刀铡死,才称我削草除根。” |
削衣贬食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
削觚为圆 |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一首》:“盖在于秉钧轴之枢,握刀尺之要,划邪为正,削觚为圆。” |
削足适履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
削趾适屦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 |
削铁如泥 | 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
削铁无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刃儿薄,尖儿长,靶儿短,削铁无声,吹毛过刃。” |
匠石运斤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千斤重担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
半斤八两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半斤八面 | |
大匠运斤 |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
孤秦陋宋 | 清·王夫之《黄书·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国可反汉唐之疆,而绝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丰祸也。” |
宋才潘面 | 清李渔《奈何天 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
宋玉东墙 |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