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存亡安危存亡安危的故事

存亡安危的成语故事


拼音cún wáng ān wēi

基本解释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出处《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


暂未找到成语存亡安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存亡安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息尚存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一枕槐安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一路平安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万古长存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万年长存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
三户亡秦《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上下相安《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
下寨安营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不存不济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不存芥蒂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不安于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不安于室《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不安其室《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安本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丧胆亡魂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临危下石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临危不乱梁实秋《槐园梦忆》:“此次事件端赖季淑临危不乱,镇定应付,使我得以幸免于祸灾。”
临危不惧《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临危不惮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临危不惮,赴救远征。”
临危不挠《周书·李棠柳桧传论》:“李棠、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
临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临危不顾《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临危制变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履冰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临危授命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