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残去杀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èng cán qù shā
基本解释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处《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暂未找到成语胜残去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胜残去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决胜负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
一去不复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一去不复还 | 《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一去不返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
一来二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
一笔抹杀 | 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
上楼去梯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
不丰不杀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器》:“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 |
不分胜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
不分胜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
不可胜举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
不可胜书 |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
不可胜数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不可胜算 | 《东观汉记 邓训传》:“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胜算。” |
不可胜纪 | 《汉书 公孙弘卜式等传赞》:“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
不可胜言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
不可胜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
不可胜记 |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不可胜记。” |
不可胜道 | 《史记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
不如归去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不教而杀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
不知去向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不胜其任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不胜其烦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
不胜其苦 |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
不胜杯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不胜杯酌 | 宋·朱彧《萍洲可谈》第三卷:“东坡倅杭,不胜杯酌。” |
不胜枚举 |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