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衔恨蒙枉衔恨蒙枉的故事

衔恨蒙枉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n hèn méng wǎng

基本解释衔:含着;蒙:蒙受。含着怨恨,蒙受冤枉。

出处汉·孔僖《上书自讼》:“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


暂未找到成语衔恨蒙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衔恨蒙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万恨千愁宋 王诜《蝶恋花》:“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摧,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举枉措直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厝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举直措枉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直错枉《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云愁雨恨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云雾迷蒙
今愁古恨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以是为恨宋·王谠《唐语林·雅量》:“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伸冤理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
切齿痛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刻骨仇恨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千仇万恨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与君一把无名火,烧尽千愁万恨。”
千愁万恨宋 杨万里《行路难》:“依欲与君子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卷甲衔枚《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发蒙启滞《宋书·武帝纪下》:“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当于此,发蒙启滞,咸必之。”
发蒙启蔽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
发蒙振槁《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发蒙振聩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发蒙振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发蒙解惑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发蒙解缚明 唐顺之《与顾箸溪书》:“其龌龊处,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
口衔天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恒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吞声饮恨语出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含恨九泉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吴下阿蒙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咬牙恨齿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6回:“八戒闻言,咬牙恨齿,忍不住举起钯,把那坟冢,一顿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