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俯拾即是俯拾即是的故事

俯拾即是的成语故事


拼音fǔ shí jí shì

基本解释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出处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暂未找到成语俯拾即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俯拾即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一发而不可收拾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拍即合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一无是处宋 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一是一,二是二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0回:“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刘二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说了。”
一触即发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一触即溃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一身是胆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一身都是胆《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丁是丁,卯是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命而俯《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不即不离《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不可收拾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不堪收拾孙荪《云赋》:“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现在是丧魂失魄,溃不成军,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
不宁唯是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不是冤家不碰头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不是冤家不聚头《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与世俯仰《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与时俯仰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中心是悼《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举目皆是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
习非成是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习非胜是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事宽即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亦复如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人我是非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