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浪梗的成语故事
拼音fú píng làng gěng
基本解释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浪梗:浪里的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出处元·乔吉《扬州梦》楔子:“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
暂未找到成语浮萍浪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浮萍浪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上下浮动 | |
与世沉浮 | 《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
与世浮沉 | 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
与时浮沉 | 《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
乘桴浮海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乘风兴浪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 |
乘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人浮于事 |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人浮于食 |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
从中作梗 |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
从俗浮沉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这个信心。” |
作浪兴风 | 《再生缘》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须醋,被江妈,作浪兴风煽惑他。” |
兴波作浪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 |
兴风作浪 |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冲风破浪 |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
刁声浪气 | |
劈风斩浪 | 《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吊儿浪荡 |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
后浪催前浪 |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
后浪推前浪 | 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
嚣浮轻巧 | 《新唐书·朱朴传》:“人心嚣浮轻巧。” |
大浪淘沙 | 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
大风大浪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孤悬浮寄 |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
宦海浮沉 | 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