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翘尾巴翘尾巴的故事

翘尾巴的成语故事


拼音qiào wěi ba

基本解释翘:向上昂起。比喻骄傲或自鸣得意。

出处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万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不要翘尾巴。”


暂未找到成语翘尾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翘尾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个巴掌拍不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一眨巴眼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七拱八翘沙汀《选灾》:“么大爷又不依了!说:‘要乱来我们大家乱来!’就这样七拱八翘。”
下里巴人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下里巴音
东野巴人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临深履尾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乌焦巴弓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乞怜摇尾明·王錂《春芜记·构衅》:“你无知小辈,胡言乱语,休在人前乞怜摇尾!”
乡巴佬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2章:“我还没有能变成一个纯粹的城里人,但也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
从头到尾《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从头彻尾宋 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从头至尾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依头顺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倦尾赤色《诗经 周南 汝坟》:“鲂鱼赤尾。”
刀头燕尾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工画佛道,兼精番马,笔锋劲利,名刀头燕尾。”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可怜巴巴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要再借,剩下这可怜巴巴的五亩地,也得戴上笼头啦!”
吃哑巴亏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吴头楚尾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哑巴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4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大头小尾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妄口巴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少头没尾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少头缺尾
尾大不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