擗踊哀号的成语故事
拼音pǐ yǒng āi háo
基本解释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地痛哭。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
暂未找到成语擗踊哀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擗踊哀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乐尽哀生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
乐往哀来 | 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
乐极哀来 | 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
乐极哀生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极哀生,古来常事。” |
乐极生哀 | 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
乞哀告怜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
于呼哀哉 | 《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
先号后庆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鲍永等传赞》:“鲍永沉吟,晚乃归正,志达义全,先号后庆。” |
先号后笑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
先笑后号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
发号出令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 |
发号吐令 |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发号吐令,则訇若雷霆之激响,而不为邪辨改其正。” |
发号布令 |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发号施令 |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
发踊冲冠 |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
号令如山 | 《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
号咷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号啕大哭 | 《周易 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号啕痛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 |
号天叩地 | |
号天哭地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只见林冲的娘子,号天哭地叫将来,女使锦儿抱着一包衣服,一路寻到酒店里。” |
号天扣地 | 《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
号天拍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咽了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
号寒啼饥 |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告哀乞怜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1章:“杜又派人分头疏通,告哀乞怜地请求他们勿再辞勋。” |
呜呼哀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呼天号地 |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
哀丝豪竹 | 唐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