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眼中拔钉眼中拔钉的故事

眼中拔钉的成语故事


拼音yǎn zhōng bá dīng

基本解释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处《新五代史 杂传八 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暂未找到成语眼中拔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眼中拔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板一眼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一板三眼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一毛不拔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一眨巴眼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一言中的《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一语中人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一语中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上树拔梯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下眼相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不幸而言中《孔子家语 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不拔一毛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不拔之志《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不攻自拔《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不能自拔《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丢人现眼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
丢眉丢眼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那太素是个十八九岁的人,晓得吴氏这些行径,也自丢眉丢眼来挑吴氏。”
两眼一抹黑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两眼墨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两眼漆黑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个中之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个中人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个中妙趣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个中滋味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中书君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中冓之言《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中原板荡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中原逐鹿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中外古今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