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味萧然的成语故事
拼音xìng wèi xiāo rán
基本解释兴味:兴趣;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没有一点兴趣。
出处宋·王禹偁《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暂未找到成语兴味萧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兴味萧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目了然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
一见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一言兴邦 | 《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
一蹶不兴 |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
三月不知肉味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不以为然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不期然而然 | 明 高启《威爱论》:“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为哉!” |
不期而然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不知肉味 |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不轻然诺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
个中滋味 | 宋·向子谚《西江月·绍兴丁巳,遍走浙东诸郡……》:“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
乘兴而来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霁云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怏怏的带马出城。” |
乘风兴浪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 |
习惯成自然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
习惯自然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
习惯若自然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
习若自然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了然于胸 |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
了然无闻 | |
事在萧墙 |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云兴霞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五味俱全 | 《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井然有序 |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井然有条 |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