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耕妇织的成语故事
拼音nán gēng fù zhī
基本解释男的耕田,女的织布。形容辛勤劳动或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生活。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男耕妇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男耕妇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
一男半女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
一索得男 | 《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
一索成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七男八婿 | |
三日新妇 | 《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
三男四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我挣了一份大家私,又没有三男四女,只得这个孩子,若得他一举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 |
下马冯妇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义夫节妇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五男二女 |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
佳儿佳妇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高宗永徽六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 |
再作冯妇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
再当冯妇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时局在大动荡,我的心境在别种意义上也在大动荡。我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当冯妇。” |
凿饮耕食 |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刀耕火种 |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
刀耕火耘 |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
刀耕火耨 |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勇男蠢妇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今日却如何又命这两个婆子进来?” |
匹夫匹妇 | 《尚书 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
匹妇沟渠 | 清·李渔《蜃中楼·望洋》:“我偷生不为求瓦全,念玉碎,须明声价,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 |
单夫只妇 | 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当有小儿童女百十余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
卖儿贴妇 | 《南齐书 良政传 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
卖男鬻女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卢梦仙江上寻妻》:“况且如此荒年,那家不卖男鬻女来度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