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鼎重裀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è dǐng chóng yīn
基本解释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暂未找到成语列鼎重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列鼎重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代鼎臣 |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一言九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一重一掩 | 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
三分鼎立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三分鼎足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三牲五鼎 |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不分轻重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不知轻重 |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
不知轻重缓急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不足轻重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
举足轻重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举鼎拔山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举鼎绝脰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举鼎绝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久别重逢 |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公坊却好多年不见了,说了几句久别重逢的话,招呼大家坐下,书僮送上茶来。” |
义重恩深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九鼎一丝 | 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
九鼎不足为重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九鼎大吕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事关重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
五鼎万钟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人声鼎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人间重晚晴 | 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价重连城 |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
任重才轻 |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