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剥极则复剥极则复的故事

剥极则复的成语故事


拼音bō jí zé fù

基本解释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暂未找到成语剥极则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剥极则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元复始《公羊传 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一则一,二则二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去不复返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去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日三复《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七日来复《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万劫不复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三复斯言《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三复白圭《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三翻四复
不复堪命《后汉书 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田畴不得垦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穷,无望来秋。百姓力屈,不复堪命。”
不平则鸣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知纪极《后汉书·杨震传》:“无厌之心,不知纪极。”
不进则退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东山复起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两极分化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乐不可极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乐不极盘东汉 班固《东都赋》:“乐不极盘,杀不尽物。”
乐极则忧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乐极则悲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乐极哀来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乐极哀生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极哀生,古来常事。”
乐极悲来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乐极悲生《史记 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乐极生哀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乐极生悲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