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踵即逝的成语故事
拼音xuán zhǒng jí shì
基本解释旋踵:转动脚后跟;逝:消失。在转身时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起传》:“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暂未找到成语旋踵即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旋踵即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拍即合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一触即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一触即溃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不即不离 |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
不旋踵 | 柳残阳《阎王梭》十七:“先是有开门声,不旋踵间,茅屋门被人拍的‘嘭嘭’响……”。 |
不足回旋 | |
与君周旋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右属橐腱,以与君周旋。” |
东海逝波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举踵思慕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举踵思望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义无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九旋之渊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建心乎窈冥之野,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其情。” |
事宽即圆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
亡不旋跬 | 《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
亡不旋踵 | 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
人琴俱逝 |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
仅容旋马 | 《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
付之逝水 | 清·汤斌《汤子遗书·请旨行取疏》:“亲朋为之惋惜: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 |
企踵可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先即制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治人,后则为人所制。” |
凯旋而归 | 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
即事穷理 | 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即兴之作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
即小见大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即心是佛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七卷:“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