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恨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ēn wù tòng hèn
基本解释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巴金《谈<春>》:“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暂未找到成语深恶痛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深恶痛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一往而深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七病八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
万丈深渊 | 高玉宝《高玉宝》第13章:“玉宝身子一闪,只觉得两脚悬空,‘咚’一家伙,掉进了万丈深渊。” |
万恨千愁 | 宋 王诜《蝶恋花》:“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摧,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
三病四痛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 |
不关痛痒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
不念旧恶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不恶而严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不痒不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
不痛不痒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不知深浅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
不知痛痒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丑类恶物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丧明之痛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临深履冰 |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
临深履尾 | 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
临深履薄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为恶不悛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为非作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义重恩深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
云愁雨恨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互剥痛疮 | 《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亲痛仇快 |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
今愁古恨 | 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