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娟好静秀娟好静秀的故事

娟好静秀的成语故事


拼音juān hǎo jìng xiù

基本解释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出处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暂未找到成语娟好静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娟好静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动不如一静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一双两好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一床两好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一无所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一时之秀《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万籁俱静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漏二下,行踪已绝,万籁俱静。”
三好两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三好两歹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三好二怯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好下甚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不到长城非好汉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不好不坏
不好意思
不干好事
不怀好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不知好歹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不识好歹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不郎不秀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东南之秀《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两面讨好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丰肌秀骨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为好成歉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乐善好义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乐善好施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乐道好古《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买静求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争强好胜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