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往神游的成语故事
拼音mèng wǎng shén yóu
基本解释往:归向,向往。做梦也在向往思念。
出处夏衍《也谈戏剧语言》:“抛开自己,以这个角色自居,梦往神游,设身处地,再考其关目,试其声音,然后把最准确、最传神的台辞‘直书’下来。”
暂未找到成语梦往神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梦往神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反既往 | |
一场春梦 | 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
一如既往 |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一往无前 | 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
一往直前 | 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
一往而深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一来一往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
一来二往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
一梦华胥 |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
一游一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一豫一游 | 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
一路神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
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下笔如神 | 《旧唐书 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
下笔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不咎既往 | 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不追既往 | 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
不露神色 |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
东游西荡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东游西逛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 |
东荡西游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
丧胆游魂 | 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 |
丧门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姓鲍名旭。” |
丰神异彩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金貂记·鄂公庆奉〉》:“尤妙,晚景逍遥,丰神异彩,德类傅伊周召。” |
丰神绰约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 |
丹漆随梦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
久梦初醒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