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席卷宇内席卷宇内的故事

席卷宇内的成语故事


拼音xí juǎn yǔ nèi

基本解释席卷:像卷席子一样卷起;宇内:四境之内。指横扫或吞并疆域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暂未找到成语席卷宇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席卷宇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席之地《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不忍释卷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乘利席胜《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云屯席卷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拟靖鲸鲵于鲛穴;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云舒霞卷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五内俱崩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五内如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侈恩席宠明·张居正《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书》:“吾平生学在师心,不蕲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六合之内《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内仁外义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内修外攘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内助之贤
内圣外王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外交困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内外勾结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他领导的那场‘里应外合’的战斗,居然被安上一个‘内外勾结演苦肉计’的嫌疑。”
内外夹击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内外夹攻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内峻外和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内应外合《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内忧外侮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内忧外患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内柔外刚《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内查外调《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内疏外亲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内疚神明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