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弃瑕取用弃瑕取用的故事

弃瑕取用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xiá qǔ yòng

基本解释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出处汉 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取用。”


暂未找到成语弃瑕取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弃瑕取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介不取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一夫之用《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一搭两用
一无可取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一无所取《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一毫不取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不弃故旧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不弃草昧《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不得已而用之《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专款专用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上级一再强调专款专用。”
丢盔弃甲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中看不中用许地山《玉官》:“枪炮军舰都如明器,中看不中用。”
丰取刻与荀况《荀子 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义不取容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予取予夺秦牧《拳头海岸》:“许多被目为可以予取予夺地得到财富的海岸,一处处都伸出了拳头来,变成了‘拳头海岸’。”
予取予携梁启超《克林威尔传》第五章:“今且冻饿委沟壑,所馀更何长物之与有?予取予携,公等自为之!”
予取予求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二卵弃干城《孔丛子 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二者必取其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人弃我取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以容取人《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以言取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仰取俯拾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