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策名就列策名就列的故事

策名就列的成语故事


拼音cè míng jiù liè

基本解释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处《旧唐书 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暂未找到成语策名就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策名就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成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一呵而就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挥而就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一文莫名巴金《谈<憩园>》:“不过我虽然一文莫名靠稿费生活,却不能不说自己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我会由五叔的死想出了一个杨老三的故事。”
一蹴可就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一蹴而就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钱不名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岑其身道:‘我也本来打算早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因此耽搁下来。’”
万全之策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将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下笔便就《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不务空名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不可名状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不可名貌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不名一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不名一格清钱泳《履园丛话 收藏 元》:“有元一代画家,全讲气韵,不名一格,实能超出唐、宋人刻画之习。”
不名一钱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不堪造就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不知就里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中外驰名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举世闻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举无遗策《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久负盛名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久闻大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乘坚策肥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争名夺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