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引咎责躬引咎责躬的故事

引咎责躬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基本解释同“引咎自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暂未找到成语引咎责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引咎责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咎既往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事必躬亲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井臼躬操西汉·刘向《列女传·周南妻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
以瞽引瞽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凤引九雏《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分朋引类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动辄得咎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勇于自责
匪躬之操《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匪躬之节《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匹夫有责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卑躬屈膝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卑躬屈节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反躬自省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反躬自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反躬自问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发引千钧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变躬迁席《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
各尽其责
呼朋引类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同类呼朋,摇头鼓翼。”
咎有应得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咎由自取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守土有责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
尽瘁鞠躬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班超中选>》:“念儒臣不习武功,凭笔舌尽瘁鞠躬,身犹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