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愁鸾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fèng chóu luán yuàn
基本解释比喻夫妻间因思念而生的愁怨。
出处明·王玉峰《梦香记·饯别》:“无奈分离一旦,你功名傥万全,也思恩爱有三年。苦只为鹗荐鹏骞,博得凤愁鸾怨。”
暂未找到成语凤愁鸾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凤愁鸾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万恨千愁 | 宋 王诜《蝶恋花》:“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摧,世事何时了。万恨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
三怨成府 | |
东征西怨 |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
东怒西怨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
东怨西怒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丝恩发怨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
丹凤朝阳 | 《诗经 大雅 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乘鸾跨凤 | 清·李渔《慎鸾交·债饵》:“只留下伊行笔踪就不怕事成空,准备着乘鸾跨凤。” |
乘龙配凤 | 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
云愁海思 | 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云愁雨怨 | 宋·孙光宪《何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
云愁雨恨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云愁雾惨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 |
人怨天怒 | 《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
人怨神怒 | 《晋书 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
今愁古恨 | 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
以德报怨 |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怨报德 |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以直报怨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直抱怨 | |
任劳任怨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
任怨任劳 |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伏龙凤雏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众怨之的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
伯虑愁眠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7回:“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
倒凤颠鸾 | 金 元好问《赠答张教授仲文》诗:“天孙缲丝天女织,倒凤颠鸾金粟尺。” |
借酒浇愁 | 明 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