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村箫社鼓村箫社鼓的故事

村箫社鼓的成语故事


拼音cūn xiāo shè gǔ

基本解释指民间鼓乐。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村箫社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村箫社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鼓一板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一鼓作气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而下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三家村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两部鼓吹《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亡国之社《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仆旗息鼓《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偃旗仆鼓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偃旗卧鼓《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偃旗息鼓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凤管鸾箫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听一派凤管鸾箫,见一簇翠围珠绕。”
凤箫鸾管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歌动迎仙,声袅凤箫鸾管。”
凤箫龙管清·黄永《龙衣舟行》诗:“凤箫龙管穿云去,锦缆牙樯映日月。”
击壤鼓腹《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击鼓鸣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梢没下梢。”
剑态箫心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剑气箫心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千村万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卧旗息鼓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卧鼓偃旗《周书·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卷旗息鼓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含哺鼓腹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吴市之箫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号天,爱下秦庭之泪。”
吴市吹箫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