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食赘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yú shí zhuì xíng
基本解释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处《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暂未找到成语余食赘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余食赘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意孤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一百二十行 | 《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 |
一目五行 |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
一目十行 |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一目数行 |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
一行作吏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
一览无余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一言一行 |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
七十二行 |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
七行俱下 |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丈人行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余读书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三十六行 | 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
三句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
三思而后行 |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三思而行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三旬九食 |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
三百六十行 | 明 无名氏《白兔记 投军》:“左右的,与我扯起招军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愿投军者,旗下报名。”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上行下效 |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不劳而食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
不吃烟火食 |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