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裂地分茅裂地分茅的故事

裂地分茅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è dì fēn máo

基本解释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出处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暂未找到成语裂地分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裂地分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乱涂地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一分一厘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一分一毫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一分为二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十八层地狱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一块石头落了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一块石头落地
一天一地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一射之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一席之地《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一牛吼地《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一牛鸣地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一箭之地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一败涂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一钱不落虚空地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一隅之地《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万丈高楼从地起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万丈高楼平地起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分天下有其二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三分鼎立《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三分鼎足《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顾茅庐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