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擒奸摘伏擒奸摘伏的故事

擒奸摘伏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n jiān tī fú

基本解释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

出处《续古文苑·无名氏<唐莫州唐兴军都虞候郑府君墓志铭>》:“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暂未找到成语擒奸摘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擒奸摘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七擒七纵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七纵七擒《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
不伏水土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不伏烧埋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若不打,这顽皮不改。”
不擒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不甘雌伏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以售其奸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例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
伏伏腊腊
伏低做小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伏地圣人
伏尸流血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伏维尚飨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伏而咶天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伏虎降龙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伏首帖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伏首贴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伏龙凤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作奸犯科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犯罪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俯首就擒
做小伏低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偷奸取巧
元奸巨恶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若果然当此之际,一毫马脚不露,那人便是元奸巨恶,还合他讲甚么性情来!”
元恶大奸《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党恶佑奸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党恶朋奸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其有党恶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