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运筹帏幄运筹帏幄的故事

运筹帏幄的成语故事


拼音yùn chóu wéi wò

基本解释同“运筹帷幄”。

出处《唐大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勒石纪功碑》:“大总管运筹帏幄,继以中军,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


暂未找到成语运筹帏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运筹帏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筹莫展《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低眉倒运草明《婚事》:“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倒运的时候。”
借箸代筹《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匠心独运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匠石运斤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匠石运金《庄子 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千里借筹清·孔尚任《桃花扇》:“受君恩,爵封列侯;镇江淮,千里借筹。”
半筹不纳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半筹莫展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同命运共呼吸
命运多舛唐·王勃《滕王阁序》:“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唱筹量沙《南史 檀道济传》:“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回天运斗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
回筹转策《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诸葛恪别传》:“[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坐筹帷幄《新唐书 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坐筹帷幄,决胜千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高祖,定了天下。”
坐运筹策《汉书 项籍传》:“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大匠运斤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奉天承运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如运诸掌《列子 杨朱》:“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官运亨通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正碰着官运亨通,那年修理提工案内,得了个异常劳绩,保举免补本班,以府经补用。”
帏箔不修宋·张师正《倦游杂录》:“时侯叔献死,其妻帏箔不修,丞相表其事而斥去。”
帏薄不修《北史·毕众敬传》:“诸毕当朝,不乏荣贵,但帏薄不修,为时所鄙。”
应天承运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汉高应天承运革命,向虽不醉,犹当斩蛇。”
应运而出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由此观之,凡为需要所迫,不独人类能应运而出,创造发明,即物类亦有此良能。”
应运而生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应运而起郭沫若《屈原时代》:“应运而起的‘执命’的‘陪臣’与‘横议’的‘处士’,不外是阜舆之流之高级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