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囊羞涩的成语故事
拼音kè náng xiū sè
基本解释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指旅途中缺乏钱财。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只是一件,客囊羞涩,恐难备礼。”
暂未找到成语客囊羞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客囊羞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客不烦两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一客不烦二主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下逐客令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不羞当面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 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不速之客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与羊谋羞 | 《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东床娇客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东海龙神差老僧来做媒,招你为东床娇客。” |
东西南北客 | 参见“东西南北人”。 |
中饱私囊 |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主客颠倒 |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
九流宾客 | 《梁书 萧子显传》:“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 |
书囊无底 |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
人来客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
人来客往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
倒箧倾囊 | 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典钗》:“索将他倒箧倾囊,付质求沽尽易钱。” |
借客报仇 | 《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
倾囊倒箧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不上一年,倾囊倒箧,骗得一空。” |
僻字涩句 | 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
包羞忍耻 |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包羞忍辱 | 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
反客为主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
含垢包羞 |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
含羞忍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
启羞兴戎 | 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
喧客夺主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采石矶、枣阳城等,皆咏宋人胜金之事,喧客夺主,殊为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