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逃灾的成语故事
拼音bì nàn táo zāi
基本解释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暂未找到成语避难逃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难逃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便是俗语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一木难扶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
一木难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一柱难支 |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
一虎难敌众犬 | |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一言难尽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一言难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4回:“若再讲他们色子场中,如何取巧弄诡之处,真正一言难罄,抑且挂一漏万。” |
三灾八难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三灾六难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
上下为难 | |
不可避免 |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
不避强御 | 唐·权德舆《唐西川节度副大使韦公先庙碑铭序》:“操持贵幸,不避强御,缮理宫室,得其时制。” |
不避斧钺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不避水火 | 《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
不避汤火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不避艰险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专欲难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世上无难事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东奔西逃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
东躲西逃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
东逃西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
丰屋延灾 | |
丰屋生灾 | |
临阵脱逃 | 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