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草除根的成语故事
拼音xuē cǎo chú gēn
基本解释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产孤儿是我仇人,待满月钢刀铡死,才称我削草除根。”
暂未找到成语削草除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削草除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一根一板 |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
丁真楷草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
三下五除二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
三顾草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
上根大器 | |
不弃草昧 | 《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
不根之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不根之谈 | 清 沈涛《交翠轩笔记》第四卷:“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
与民除害 |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心当枭夷。” |
与草木俱朽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
与草木俱灰 |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
与草木俱腐 | 《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
与草木同朽 | |
与草木同腐 |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
东荡西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 |
丰草长林 | 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
为民除害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
为民除患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乳臭未除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
人非草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
依草附木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
倚草附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 |
兔子不吃窝边草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