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举国若狂举国若狂的故事

举国若狂的成语故事


拼音jǔ guó ruò kuáng

基本解释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暂未找到成语举国若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举国若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一动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一举万里《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一举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举两便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一举两全《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一举两失《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一举两得《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举千里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一举成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一举手之劳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一国三公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万国来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三徙成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上医医国《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不可枚举元 王恽《秋涧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其至公正之大论,卓异特达之举,固不可枚举。”
不可胜举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不绝若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胜枚举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不识抬举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不遑枚举梁启超《噶苏士传》第四节:“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无不尽力,设民会以通声气,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凡兹文明之事业,不遑枚举。”
专权误国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丧师辱国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丧心病狂《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丧权辱国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中江举帆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中风狂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