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计穷智短计穷智短的故事

计穷智短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 qióng zhì duǎn

基本解释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暂未找到成语计穷智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计穷智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家一计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一家之计
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心一计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一步一计
一穷二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一长一短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一长两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一长二短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一长半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七长八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万全之计《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三智五猜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三长两短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三长四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上智下愚《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不可以道里计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不可胜计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不计其数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东窗计《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临危自计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为万安计
乞穷俭相
予智予雄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