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的成语故事
拼音xìn shì dàn dàn
基本解释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暂未找到成语信誓旦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信誓旦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旦一夕 | 《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
不令而信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
不言而信 |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云期雨信 |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亡在旦夕 |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信不由衷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 |
信以为实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
信以为本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
信以为真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
信使往来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 |
信使往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
信及豚鱼 |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信受奉行 | 《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信口开合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
信口开呵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
信口开喝 | 元·张养浩《新水令·辞官》:“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 |
信口开河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信口胡言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信口胡诌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誓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信口胡诌?” |
信口雌黄 |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信嘴胡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
信外轻毛 | 《观经玄义分》:“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
信守不渝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
信手拈来 |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信步漫游 |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信步而行 | 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