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善睐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móu shàn lài
基本解释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出处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暂未找到成语明眸善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眸善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了千明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
一介之善 | 《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
一技之善 | 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
一晦一明 | 《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
下落不明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不亦善夫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不得善终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不明不暗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
不明不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不明真相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
与人为善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丧明之痛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为善最乐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主明臣直 |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举善荐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乏善足陈 |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
乐善不倦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乐善好义 |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
乐善好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
二分明月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亲仁善邻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从善如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从善如登 |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