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的故事

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暂未找到成语南辕北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辕北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改故辙
一枕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
三战三北《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天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上南落北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他又不和我一搭儿做买卖,我怎知他上南落北。”
东南之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东南之秀《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东南之美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东南半壁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东南竹箭《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东南雀飞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东箭南金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
东西南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东西南北人《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东西南北客参见“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朔
乘胜逐北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代马望北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众星拱北《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再蹈覆辙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辑·曼陀罗华》:“这也是一种经验呢,我们都是年青人,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
凭轼结辙《子华子·晏子问党》:“游士无所植其足,则凭轼结辙而违之。”
出门合辙《景德传灯录·匡悟禅师》:“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活计一物无。’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进长安。’”
出门应辙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击辕之歌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击辕之歌,有礼风雅。”
前辙可鉴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
北叟失马《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北宫婴儿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北斗之尊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北窗高卧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