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瓦拔木的成语故事
拼音fēi wǎ bá mù
基本解释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余乡常有飓风,但初来声势颇恶,与三州不异,人家即曰:‘报起矣!’有顷则亦蜚瓦拔木,无所不至。”
暂未找到成语蜚瓦拔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蜚瓦拔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
一木破天 | |
一木难扶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
一木难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一毛不拔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一草一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
三瓦两巷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
三瓦两舍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三瓦四舍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上树拔梯 | 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
下乔木入幽谷 |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不成三瓦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不拔一毛 | 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不攻自拔 |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
不能自拔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与草木俱朽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
与草木俱灰 |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
与草木俱腐 | 《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
与草木同朽 | |
与草木同腐 |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
举鼎拔山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