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执鞭坠镫执鞭坠镫的故事

执鞭坠镫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í biān zhuì dèng

基本解释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七回 :“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


暂未找到成语执鞭坠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执鞭坠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鞭一条痕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一鞭先着
一鞭先著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乱坠天花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把个现在功德,说得乱坠天花,眼灼灼就似活现一般。”
仗义执言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侍执巾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侍执巾节
倒执手版《晋书 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允执其中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允执厥中《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先吾著鞭《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先我着鞭《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击鞭锤镫清·李渔《奈何天·攒羊》:“破釜焚舟,击鞭锤镫,休怕风寒雪冷。”
加膝坠泉《旧唐书·姜公辅传》:“公辅一言悟主,骤及台司;一言不合,礼遽疏薄,则加膝坠泉之间,君道可知矣!”
加膝坠渊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口坠天花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各执一词巴金《春》:“她看见王氏和觉民各执一词,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各执己见《人民文学》1976年第3期:“两人争辩到这儿,就有点各执己见,搁不下来。”
各执所见宋·钱易《南部新书》:“凡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呱呱坠地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固执不通李脃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个固执不通的吴翘胡子。”
固执己见《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固执成见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坚执不从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劝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争奈元帅坚执不从。”
坠兔收光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坠欢可拾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