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春华秋实春华秋实的故事

春华秋实的成语故事


拼音chūn huá qiū shí

基本解释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暂未找到成语春华秋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春华秋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叶报秋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一叶知秋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一叶落知天下秋《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场春梦唐 卢延让《哭李郢端公》:“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
一字千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一室生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日三秋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诗经 王风 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一现昙华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
万代千秋晋·无名氏《平西将军周处碑》:“书方易折,家揭难留,镌兹幽在,万代千秋。”
万古千秋唐 周朴《望中怀古》:“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万古长春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万岁千秋《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万载千秋明 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不切实际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不合实际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不实之词
不知春秋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不知虚实《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严严实实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临去秋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丽藻春葩唐 冯贽《云仙杂记 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九十春光五代·南唐·陈陶《春归去》:“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予人口实
事实胜于雄辩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