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的成语故事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基本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暂未找到成语曾母投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曾母投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告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下井投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
不忘母训 | |
不曾序过 | |
东投西窜 | |
严父慈母 |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
为民父母 | 《孟子 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举手投足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义气相投 | 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
乘间投隙 | 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
五体投地 |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
五体投诚 | |
以卵投石 | 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以水投水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以水投石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
以石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晋书·温峤传》:“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 |
以石投水 |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以碫投卵 | 《孙子·势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
以胶投漆 | 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 |
以蚓投鱼 |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
似曾相识 |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偶变投隙 | 宋·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
再生父母 | 宋 曾晞颜《贺新郎 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
冰炭不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
凿空投隙 |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
别出机杼 | 宋 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
匕首投枪 |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