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匪夷匪惠匪夷匪惠的故事

匪夷匪惠的成语故事


拼音fěi jí fěi huì

基本解释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出处《旧唐书·司空图传》:“匪夷匪惠,难居公正之明;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


暂未找到成语匪夷匪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匪夷匪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夷不惠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不费之惠《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二惠竞爽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以夷伐夷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以夷制夷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以夷攻夷《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以夷治夷《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伤夷折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轻进轻退,伤夷折衄,数表师徒。”
出夷入险宋·叶適《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化险为夷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匪伊朝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匪匪翼翼《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匪夷所思《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匪异人任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吾四万万同胞乎!诸君固民国之主人也,唤起天下,驱除此丑类者,匪异人任。”
匪朝伊夕《周书·文帝纪上》:“今若召悦授以内官,臣列旆东辕,匪朝伊夕。”
匪石之心《诗经 邶风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匪石匪席《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匪躬之操《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匪躬之节《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受益匪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口惠而实不至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塞井夷灶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夙夜匪懈晋 司马彪《续汉书》:“熹为卫尉,尽心事上,夙夜匪懈。”
夙夜匪解《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夷为平地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
夷然不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夷然自若《魏书 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