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因陋就寡因陋就寡的故事

因陋就寡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n lòu jiù guǎ

基本解释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暂未找到成语因陋就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因陋就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呵而就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挥而就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一蹴可就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一蹴而就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下笔便就《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因不由《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西门庆不因不由,信步走入里面观看。”
不因人热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不堪造就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不知就里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事出有因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郭道台就替他洗刷清楚,说了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头,禀复了制台。”
互为因果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仁柔寡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仍陋袭简《明史·王铭传》:“上疏曰:‘臣所领镇,外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
从俗就简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从容就义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以众暴寡《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以众暴寡,以强凌弱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以寡敌众《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
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众寡不敌晋 陈寿《三国志 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众寡势殊晋 桓冲《上言吉挹忠节》:“襄阳失守,边情沮丧,加众寡势殊,以至陷没。”
众寡悬殊《隋书 杨善会传》:“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众寡悬绝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既克复,奥俄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绝……此匈加利千钧一发之时也。”
众寡莫敌《周书·李贤传》:“彼既同恶相济,理必总萃于我,其势不分,众寡莫敌。”
众寡难敌明·沈孚《千金记·抬集》:“选下精兵八千,远渡江东,诚恐众寡难敌,为此又行出榜。”
优柔寡断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